Apache 开源社群的经验
大约二十年前我刚开始进入互联网的世界的时候,支撑起整个网络的基础设施,就包括了 Apache 软件基金会(ASF)治下的软件。
Apache Httpd 是开启这个故事的软件,巅峰时期有超过七成的市场占有率,即使是在今天 NGINX 等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也有三成左右的市场占有率。由 Linux、Apache Httpd、MySQL 和 PHP 组成的 LAMP 技术栈,是开源吞噬软件应用的第一场大型胜利。
我从 2018 年参与 Apache Flink 开始正式直接接触到成立于 1999 年,如今已经有二十年以上历史的 Apache 软件基金会,并在一年后的 2019 年成为 Apache Flink 项目 Committer 队伍的一员,2020 年成为 Apache Curator 项目 PMC(项目管理委员会)的一员。今年,经由姜宁老师推荐,成为了 Apache Members 之一,也就是 Apache 软件基金会层面的正式成员。
我想系统性地做一个开源案例库已经很久了。无论怎么分类筛选优秀的开源共同体,The Apache Community 都是无法绕开的。然而,拥有三百余个开源软件项目的 Apache 软件基金会,并不是一篇文章就能讲清楚的案例。本文也没有打算写成一篇长文顾及方方面面,而是启发于自己的新角色,回顾过去近五年在 Apache Community 当中的经历和体验,简单讨论 Apache 的理念,以及这些理念是如何落实到基金会组织、项目组织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事务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