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书单 1.0

过去两年间,我全职参与了多个开源项目的社群建设工作,逐渐形成了自己开展社群建设工作的知识体系,并将其发布在开源小镇网站上。

这个过程里,阅读开源主题的书籍对我借鉴成功经验、警惕历史教训和形成分析问题的框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几天频繁切换工作地点,总有几本开源之书不管到哪我都要随身携带,这里做一个推荐。

People Powered

《People Powered: How Communities Can Supercharge Your Business, Brand, and Teams》中文译本非常阿里味地翻译成《用户共创:社区赋能产品实战手册》,我认为是严重影响了对本书质量的第一印象。

本书是《社群运营的艺术》的作者 Jono Bacon 总结又一个十年的社群建设和咨询经验之后的新作。它首先讨论了社群的定义和意义,再对典型的软件社群进行分类,接着从启动一个社群、打造社群体验、确定社群战略与结果衡量等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社群建设的起点、关键问题和如何持续发展。除此以外,本书还对社群成员如何高效沟通、活动运营与衡量,以及激励参与的方式这些重要的实践问题进行了具体而深入地讨论。

可以说,对于拥有一定软件社群工作经验的从业者来说,如果时间只允许读一本书来扩充自己的社群建设知识,那么就应该选择这本书。

社群运营的艺术

《社群运营的艺术》是《People Powered》作者 Jono Bacon 担任 Ubuntu 社群经理期间总结经验的著作,不同于《People Powered》在积累了多年咨询经验以后的高屋建瓴,本书总体是围绕着 Ubuntu 社群发展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偶尔宕开一笔联系其他社群的实践经验,讨论一个具体的社群(Ubuntu)的发展历程。

本书第一第二章是高度浓缩的。即使只读了这两章,记住归属感和社交货币的概念,理解社群成员沟通的动机和价值,掌握以小组为社群规划的基本单元的分析视角,对于自己开展社群建设工作也大有裨益。

如前所述,本书没有《People Powered》那样高屋建瓴的分类方法,而是从若干个具体问题出发讨论社群建设过程当中的挑战。我将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社群成员的沟通与社群治理的问题,另一类是社群运营和传播的问题。

讨论社群成员的沟通与社群治理的问题的章节包括第三章《清晰的沟通》、第四章《流程:简单才能长久》、第五章《使用工具和数据支持工作流》、第九章《管理和追踪工作进展》、第十章《治理》和第十一章《处理冲突和关系》。

讨论社群运营和传播的问题的章节包括第六章《社交媒体》、第七章《凝聚人气》、第八章《评估社群》和第十二章《发起和运营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大陆译名为《社区运营的艺术》,而我常将 community 翻译成“社群”。这是因为“社区”在大陆有独特的行政含义,我于是采用台湾的译法“社群”以避免混淆。

大教堂与集市

《大教堂与集市》可算是开源世界里家喻户晓的著作。

全书由五篇文章组成,中间三篇《大教堂与集市》《开垦心智层》和《魔法锅》分别讨论了开源协同的范式,开源文化与社群治理,以及基于开源软件的商业化方式。

尽管软件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为行业带来了诸多变化,但是作者 Eric S. Raymond 的洞察是根本的,直到今天仍然能够准确地勾画出相关议题的分类方法和重要问题。

本书尤其善用各种隐喻形成模因传播。例如,“只要眼睛多,BUG 容易捉”的 Linux 定律,“大教堂与集市”对比两种开源协同方式,“管理与马奇诺防线”的戏谑,等等。本书中译本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译者卫剑钒的发挥。翻译是对原内容的二次创作,卫 Sir 翻译本书时严谨的态度以及他本人推崇这种模因传播进一步强化了原书的长处,都对《大教堂与集市》成为中文开源的“圣经”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曾经写过一篇《大教堂与集市》书评对本书做详细议论,阅读本书前后不妨一读。

开放式组织

《开放式组织》是开源商业界的先驱红帽的前 CEO 的著作。本书立足于红帽开源商业化的经验,讨论如何将开源社群的治理方式和协同开发方式融入到组织管理范式当中。

为此,红帽找到的答案是为组织成员构建充满热情的工作环境,提升成员参与度,借用开源社群常见的精英领导制(Meritocracy)激发创造力,进而为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在这个过程当中,公司的领导团队要做的是从由内而外的广泛参与中兼容并蓄地做决策,成为组织团队的催化剂。

同样,我写过一篇《开放式组织》书评对本书做详细议论,可以一读。

拥抱开源

《拥抱开源》是今年新引进的译本,由 XLab 开放实验室翻译。原书出自红帽的技术布道师 Gordon Haff 之手,2021 年写成,题为《How Open Source Ate Software》。

凭借年代较近的优势,本书着重讨论了近十年来如火如荼的开源商业化浪潮,即开源商业化的软件、产品再到商品的演化逻辑,以及商业化过程中避不开的法律问题。

当然,本书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开源开发模式即开源协同的议题,因为“开源也关乎开发”。不过受限于篇幅和侧重点,虽然本书提到了开源社群的角色识别、如何做决定、如何激励参与者,以及社群成员如何沟通的问题,但是大都浅尝辄止,不如前面推荐的两本 Jono Bacon 的书籍那么详细。

对于开源许可证和开源软件的法律问题,这里还要再推荐一本 Elastic License 2.0The Commons Clause 的主要作者 Heather Meeker 的《Open (Source) for Business》

开源文化在中国

最后要推荐一本中国学者的研究著作。《开源文化在中国》是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范小青教授的著作,记录了她从 2014 年 5 月到 9 月对 28 位中国开源参与者进行深度访谈以后,对以下三个议题的研究分析:

  1. 勾勒中国开源参与者的开源实践形态和行动的面貌,试图揭示开源参与者的行动动机和逻辑,以及总结他们在开源社区中的行动特征。即,他们是谁,他们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怎么做的。
  2. 归纳总结中国开源参与者的参与文化。本书主要从精神和价值观的角度来归纳参与者的行动与文化,侧重从技术文化、商业文化、社群文化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归纳。
  3. 总结分析中国开源参与者的行动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开源文化对我们的意义何在。

全书应当与王宇博士的《开放与共享:开源创新的经济学思考》类似,脱胎于博士论文。行文结构与论文分析方式一般无二,对于想要了解开源文化在中国的落地情况,中国开源参与者的文化视角,这些议题的人提供了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材料。

其他

信通院出版的《开源法则》是一本官方视角下的中国开源发展的小书。书中对开源范式的讨论各个方面都不如上面推荐的书籍那么深入,但是在这本书里提到的观点可以认为是目前中国最为广泛接受的关于开源的共识。此外,得益于官方牵头编撰的背景,本书对大厂参与开源的情况公开了不少一手资料。如果想在国内发展开源运动,理解国内生产力先锋队的认识阶段和实践经验,这本书不可不读。

开源之道主编适兕发起的开源之书·共读项目在最近上线了主页,我的开源书单一个重要的来源就是该小组的推荐。虽然“开源之书·共读”的选书多为旁观记录和分析的社会学类书籍,对如何建设(成功的)开源社群的实践性书籍覆盖不足,但是读书多多益善,也只有了解不同背景不同时代不同角度的人是如何思考“开源”这个议题,才能形成自己坚定的开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