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的神话

今天,在许多开源软件项目乃至任何稍带开放性的项目的宣传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营销内容包含“共建”的字样,似乎说了这个魔法的词汇,项目就能迎接纷至沓来的“共建者”,其乐融融地“一起做大蛋糕”。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作为被营销对象的开发者日渐对这个词失去兴趣到产生反感。一眼看到某个项目营销言必称“共建”,心里就默默给它扣分拉黑甚至拉黑。共建的神话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这个口号今天不能吸引和凝聚开发者呢?

“共建”一词的释义是:共同建设,体现共同参与,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形成新的合作优势。

商业公司起初提这个词的动机,我想是成功的开源协同案例大多社群生态丰富、成员活动频繁。公司希望自己发起的项目也能一步到位整出一个人见人爱的社群,于是直接无差别宣传拉人共建,企图跨过中间阶段直达结果。

我曾经把共同创造价值作为开源社群发展的重要指导理念。为了做到共同创造价值,你需要回答潜在的用户和开发者他们能为你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到的问题。

今天许多项目“共建”的营销内容,上来先说的是自己如何如何的牛逼,或者庆祝完成了一二三四五件事情,到底期望营销的对象来共建个啥,全凭自己领悟,其画风大致如下:

  • 我出弹药,谁能帮我打下这个山头?
  • 我指出这个山头,谁能自备弹药帮我打下这个山头?
  • 我也不知道哪里有山头,谁能自备弹药和地图,帮我找到和打下一个山头?

一份有号召力的“共建”宣言,应当形如以下模式:

  1. 一个新的产品或功能发布,期待用户给出反馈或使用测试报告;
  2. 一个新的集成点已经就绪,诚邀生态项目和开发者评估并支持集成;
  3. 一个新的技术难题被攻破,欢迎同领域的专家评鉴、探讨和改进;
  4. 一个新的标准由权威机关提出,号召相关项目和开发者参与认证;
  5. 一个新的组织或活动立项,介绍清楚纲领或目的之后招募成员。

可以看到,这些模式在包括事实的基础上,明确了“谁”是我们的营销对象,我们希望给你带来“什么价值”,期待你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否则,所有可以“共建”的点,在营销文案里都不存在。要么说某个组织已经成立了,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要么说某个功能已经完成并发布,那还要我共建什么呢?

这样漫无目的的“共建”营销,只会让被营销对象走向两个极端:

  1. 完全不知道你要做什么,只能理解为我需要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你在期待有人 freework 无偿提供 idea 及其实现;
  2. 拉人头“共建”是吧?我来了,什么时候打卡发小礼物?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社群需要成员共同建设以持续发展,但是在营销的时候,应该明确『共同创造价值』理念中的谁、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否则只是喊一嗓子就坐等社群爆火共建者纷至沓来,是不可能实现的。反证假设今天真的就有一大群“共建者”出现了,恐怕你自己也不知道,他们是来干嘛的。